杂想。201910
“AI马桶的开发大约始于2014年,最困难的地方在于收集大便的图像”,嗯,没有自然数据,可以人造模拟现场数据😄。这个产品,想法其实很好,只是纯Vision的解决方案,也许太简单了,要更复杂一下,例如……加个质谱仪,或者,马桶底部,装一个基因检测仪,实时检测和分析肠道微生物组,了解人体健康状况,提出改善建议,这会让我们的生活,真正走向大数据和物联网时代[Sob]
“在酒店业务上,「OSTAY」则从亏损的小酒店物业入手,通过帮助物业扭亏为盈积累了一批稳定客户”,挺有趣的模式,主要做法就是“节流”,而不是“开源”,让酒店具有了利润,可见这个行业的损耗有多大。OSTAY通过标准化,包括装修、家具、服务等等方面,实现了采购的规模化,和业务的可复制。那么,它与AirBnb的利润,谁会更高一些呢?
“学生表示自己带上头环后上课可以认真听讲,做的作业基本是全对的”,家长不置可否,但表示了喜欢,因为“有效果”,“成绩确实提高了”,赠送人说回馈学校,希望 “培养出更多优秀的人才”,BrainCo公司则一开始要做“钢铁侠”,然后做“义肢”,现在搞“教育”。嗯,南美的蝴蝶扇一下翅膀,北美就发生了大火,这几天加州火这么大,不知道亚非拉的蝴蝶,是不是都活动了下筋骨。BrainCo做脑电,国内虽然不多,但是技术不复杂,做的人少,是因为很难找到场景,也就是说,不好赚钱呀。教育,是个好场景么?这几天看到一个书单,北美与国内大学生的对比,北美是国富论马克思维特根斯坦,国内是三体大明王朝平凡的世界。我们社会的Control欲望,太强烈了
“詹更多的优势集中在技术领域,但他作风比较专断不善言辞,信佛教又信中医,内部都感觉不是太能搞得懂他,所以没有吴忌寒的声望高”,嗯,佛教….中医……倒是第一次听说詹信仰这些。反过来想想,也正常,很多国内追求人脉资源的小企业家,都喜欢谈论这些,为什么?做技术的,信这些的少一些,但是也有,为什么?看过一本书,讲佛教对于人的影响,一个人,如果寄托于来世的解脱,那就意味着现式“可以做任何事情”,不会有什么负罪感的。估计,这也是詹对于承诺不重视不执行的思想根源吧。至于吴的做法,是否符合法律,看詹是否起诉喽,他的性格,好像比较矛盾…….
“美国空军计划在不久的将来出动低成本、无人驾驶的“一次性”战机,旨在补充空中战场上的载人飞机”,那么,问题来了,一次性的无人机,与导弹,有什么区别?
谢谢辉哥。这个作者,不太懂技术,很多场景和技术没有关系,而且区块链技术还满足了不了他所畅想的很多场景,开发很麻烦,和传统系统一样。至于政府领域,它本身是暴力机关,强制机关,是不是区块链问题不大,但是想解决追责问题,包括内部的责任人,区块链一定程度上可以解决,但是真实世界的决策,并不是一成不变的,反复很正常,因此处理上需要遍历和累加,开发会变麻烦。而且,政府工作人员,为了避免责任,会尽量少上链,那就更没有意义了。但是,企业接着这个噱头,赚钱是可以的,国家愿意做,那就做呗😄
“当Lina于1977年正式接手SESC Pompeia时,她已经十余年没有收到任何实际建筑项目委托了”,但是,伟大的建筑师,随时可以开始动手,“这就是我们要保留的东西,设计已经有了”,至于风格么……“我从来没见过这样的东西,那我们就这样做吧”。Brutalism风格,我很喜欢Lina的剧院设计,两边对立的观众席,让夹在中间的演员表演,会变得大不相同。半圆的古罗马舞台,方形的现代舞台,观众只能看到演员的一侧,表演,充满了对立关系;45度角的日本能剧舞台,观众可以看到演员的紧邻两侧面,表演,变得更加亲密;但是Lina的剧院,会让表演,变得沉浸。看起来演员只有对立的两个侧面,展现给观众,但是,实际上演员的四面身体,都需要进入表演状态,行走、转身、站立、下蹲,没有一个动作,不需要考虑表演效果,这真是……沉浸式的表演呀,我很喜欢😄
当Lina于1977年正式接手SESC Pompeia时,她已经十余年没有收到任何实际建筑项目委托了。
这就是我们要保留的东西,设计已经有了。
这个看着太不可思议了,我从来没见过这样的东西。你没有吗?我也没有。那我们就这样做吧
“这是VR技术的一小步,人类灭绝的一大步,VR小电影会将人类文明终结掉”,很好,人类数目,有史以来第一次…..通过和平和自愿的方式,实现了减少!作为顶级掠食动物,人类个体太多了,据估计2050年达到90亿😱,地球上的掠食动物,哪个种类,有这么多数目?因此,我们的过去,有战争有疾病有计划生育,客观并强制地,减少人口。好了,伟大的时代,即将到来,未来的大部分人类,将只存在于过去,因为我们有VR有AI有Robot,有一切不再需要那么多人类个体的自愿性手段😄
“随着自动驾驶仿真技术的成熟,它可能会走上一条相对于自动驾驶汽车的道路,就像EDA相对于半导体所走的道路一样”,这是很有可能的趋势,但是会有很大的区别。仿真驾驶,只是自动驾驶工业中的一个很小的部分,技术难度不大,还耗费资源,其实更加适合…..大厂来做。实现上,云运行,支持边缘设备数据采集,软件日志跟踪和分析,反馈调整算法参数。商业模式上,可以按照资源付费,也可以按照时长付费,或者按照优化效果增值付费😄。那么,小企业,如何做这个市场?现在的自动驾驶创业企业,未来会分化,一部分转化为垂直市场运营,例如Robotexi,一部分转化为工具厂商,提供设备集成服务,还有一部分,就会成为专职的仿真服务厂商,但是…..会很难做,因为,模拟数据大家都能造,真实数据只有车企或服务商有,自己到底如何生存?很痛苦的赛道……
“更好的做法是将AI作为一个深度嵌入的函数,把它分布到系统中的所有计算中。这种架构将计算带到数据中,因此数据不需要经常移动,从而极大地节省了电能”,这是合理的思路。数据移动,是冯诺伊曼架构导致的问题,而函数移动,概念早就有之,典型的例子就是软件开发中的“函数式编程”,它不仅仅想解决软件架构的开发可维护性问题,而且可以扩展到运行时的部署策略上,然后进一步发展出所谓“无服务器技术Serverless”,云端调配资源,算法逻辑动态部署。进一步,可以扩展到Edge边缘端,将所有的设备能力覆盖进来。华为的鸿蒙,是一个这方面的尝试。从调度策略本身来说,需要事先评估被调度“算法”的复杂度,包括运行所需要的处理器资源,以及数据带宽,然后才能有的放矢地安排合理的执行设备,并保持动态监控。如何评估?静态编译阶段,是一个策略,而通过服务器的模拟运行,动态评估,会是更加具有适应能力的手段,概念上,也可以看作是一种“数字孪生”吧,只不过,孪生对象,不是物理物体,而是逻辑算法。
“华为未来将在两点持续投入研发:一是能不能把IoT多设备本身的能力做到共享,二是有没有办法把业界在手机上的丰富生态方便地分享到其它更多的设备上”,还有一句华为没好意思说出来,“有利润的设备和业务,不管其他企业有没有做,华为也一定会自己做”😄。分户式设备能力共享,这篇文章倒是首次将Huawei的想法阐述出来了,前面一些发布会和新闻稿,都云山雾罩,不知所谓。Huawei的想法,并不新鲜,十年前的未来学家,已经描画了未来。但是,华为现在尝试去实现它,很好。IoT设备,最重要的特征,就是“它能干什么”,而人类的一个需求,可以串联起所有不同能力特征的IoT设备,构成一个设备能力网络,分别承担合适的任务,这就是一种分布式的任务调度,当然,任务的发起者,应该是用户个体User,而不是开发者Developer,也不是中介服务人员Customer。可惜,任何一个美好的理想,都对应着残酷的现实。问题在于,一方面硬件的变化很快,另一方面,许多硬件开发者,并不想接入这个分布式网络。OK,如何演化?最大的可能性,是Huawei形成许多分布式系统的孤岛,就像……我们的墙一样
“拥有能够想象出不存在的事物的能力是工程师和创新者的标志”,然也。“深度学习已死”的口号,LeCun提了多次了,不过后面的一句,每次都不太一样,上次是“可微学习”,这次是“能量学习”,他倒是进化的快😄。Enegy能量,确实不是新概念,可以用来反映一种状态,并表征下一阶段状态的变化,描述所谓的,流型Manifold,或,场Field。能量,被数学化后,形成所谓能量学习,希望达到平衡。怎么说呢,我觉得它用于无监督学习,当然可以,只是学习出来的结论,不一定是我们人类希望得到的结论。这种学习过程,更加像一种生命意识的产生过程,而这种生命,并不是人类。AI的目标,到底是什么?如果是辅助人类,那么算法,一定要加入偏见。如果,只是认识自然,那么,无偏见的能量学习倒是不错的方法,但是如何与人类进行交互,理解对方,则需要进行翻译和映射,这可能是更加复杂的过程,但是,也是值得期待的过程,因为在这个过程中,人类将发现,前所未见的世界😄
看到一篇文章,介绍了农产品的争端,以及为什么我们的做法,被美国农民反感。这是件复杂的事情。我不知道期货做法,是国家意志,还是企业行为,或者个人操作。期货,作为一种金融手段,本意就是用于调节天气对于农作物收成的影响,但是目前,发展成为纯金融手段,也就是…..脱实向虚。华尔街的银行家,是始作俑者,他们在贸易战中,到底起到了什么作用?未来,期货会怎么发展?有可能调整规则,必须实物交割,或者增加操作时间间隔么?
“与军事装备的数量和质量,或战术或战略的应用相比,意志的价值是什么”,Will to Fight,战斗意志,在克劳塞维茨的《战争论》中早有描述和定义,美军的做法,是希望将其进行标准化,进行建模,从而在各个作战单位间形成统一的交流语义,并近一步可以通过计算机进行兵盘推演,挺有意思的尝试。
内容还不错,虽然文笔比较晦涩,介绍了XLNet作为一种NLP的模型,到底是如何工作的,可以一看。目前来看,NLP模型,基本上分为两大类,一类是所谓自回归AE,AutoRegresive,模型抽取的是,文本单词在造句时的时间顺序,另一类是所谓自编码AE,AutoEncoder,模型抽取的是,文本单词在句子中的空间位置。AR模型包括GPT等,AE模型包括BERT,ERINE等,而XLNet则想结合AR和AE,构建时间和空间的关系,不错😄。
Fleet.space是李嘉诚近期投资的一家澳洲科技企业,通过nano卫星,提供物联网的服务,挺有意思的。技术上,他们已经发射了2棵拳头大的卫星,通过印度和SpaceX的火箭搭载,并在南澳洲建立了Fleet的地面站,跟踪/下行/上行卫星数据。他们的方案,特点在于,提供了边缘端的Portal设备,集成了卫星接入功能,并通过LoRA为方圆15公里内1000个设备提供数据服务。这个Portal上有他们的软件,可以本地分析处理,从而极大减少卫星链路的数据通信量。这一点很有价值,在单个设备带宽受控的情况下,随着客户数目的增多,卫星同时支持的设备数会很多,而他们按照设备数目收取用户的月租,总体上看,会让客户的支出,减少很多,商业上,会越来越有吸引力👍。5G难以完全覆盖,澳洲地广人稀,卫星确实比较合适。另一方面,资本主义国家,哪有我们这么Power的政府,为了解决边缘地区上网,三大运营商可以不赚钱呀。好坏各半吧,从投资角度来看,国内也许不适合这样的项目,但这,也就少了很多…..改变世界的乐趣吧
“雷达的基本组成单位为RMA(雷达模块组件),作为一个独立的雷达,它可以组合成任何尺寸的雷达孔径,从单个RMA到比当前部署的雷达更大的配置”,这是我佩服老美的地方,他们总是搞模块化,这种思路到处可见,例如软件开发领域的Docker、Serverless,硬件的RISC体系架构,都是它的体现,嗯,概念上也可以看成是数学,所谓模块化,就是一种群😄
即使没有精准打击,落在附近也可能会掀翻。从垂直的角度入射,多弹头的话,估计拦截时间是不够的。即使是拦截,因为一艘船的拦截系统毕竟处于单线程工作状态,要拦截分布式部署发射的导弹处于劣势。只是美军仍希望通过差异化来避免自己的优势被降低太多。而且即使使用数字波束,只要发射有源的电磁干扰弹。单个舰艇简直太难了。只有多舰艇协同预警才有点戏,不过这个开支可不小。
这与他们的目标有关,“在对手的威胁主要表现为隐身战机(包括有人驾驶和无人驾驶战机)、掠海反舰导弹和弹道导弹”,单舰雷达主要防御中远空导弹,特别是超高速武器,是对于现有宙斯盾系统的升级,本身他们就是一个完整的系统,路基发射的垂直弹道导弹,有卫星预警,有空中预警,开支已经有了,追加而已😄
至于落在附近掀翻舰艇,需要模拟一下,我不清楚距离和当量要多大,才能掀翻伯克利级别的驱逐舰,它当量好像有5000吨吧。水下爆炸,对于潜艇的威胁很大,但是对于水面舰船的威胁,理论上小很多,因为水的密度大了,波传送速度也快,潜艇狭长,受力不均,拦腰斩断。水面上,空气会造成,舰船无法形成这么集中的受力点
刚在朋友圈里咨询了雷达专家,因为我本行业就是做雷达的😄,大家倾向于认为两点,弹道导弹的目标固定目标比如航母,因航母移动慢,无法躲避因此它寄希望通过驱逐舰把监测提前。第二发现目标是雷达厂家的事,至于能否躲避不关雷达厂家事😂。掀翻航母的实验美军最近做过,可以查查😄
刚才看了看美军掀翻航母的试验,只找到46年他们的试验,用核弹,近来的试验,福特级航母试验,都是普通弹药。嗯,我觉得核弹的话,那意味着全面战争了,国家的反击手段就不受限制了,因此不是舰船的防御设计目标,普通弹药的试验,倒是没有发现有翻船的记录,有损坏
“格罗夫饰演的只是片中的一个小配角,也得看一打参考书,听李安给他准备的一堆CD,以及观看15部相关电影”。双子,我看了,很可惜,普通的2D24帧画面,故事算普通,动作还不错,演员表演么…..年轻克隆人的表演,很明显,反而让我觉得有些……过了。不过,我并没有意识到,克隆人是CG,还以为是威尔史密斯的儿子,直到第二个克隆人出现,才觉得可能是CG。李安的拍摄方式,会导致未来电影,不再需要人类演员,因为,剧情背景等等,都是导演的,画面呢,则是CG的,那还要人类,干什么呢?但是,这可能就是李安的梦想吧。只有孤独的创造者,才会孤独地进行创造
“在Foresight看来,最重要的区别是传感器的属性,主动的还是被动的”,是的,被动式传感器,适应性更好,虽然不如主动式传感器检测范围大,但是,对于自动驾驶场景来说,足够了。多传感器的融合,始终是鲁棒性的技术方案,LiDAR太贵了,又过于精密,不太适合车载环境,不太适合量产。很多ADAS厂家强调LiDAR,怎么说呢……这是种偷懒的行为,因为它开发快,可以用来抢占市场,至于后面怎么办,后面…..再说吧😄
神经科学家们逐渐发现了大脑三维导航的神经机制。这些重要发现也为我们开发新的智能三维导航技术提供了重要灵感和理论基础。本项目NeuroSLAM通过借鉴大脑三维导航神经机制,为机器人开发了一套全新的类脑三维定位与制图系统。基于多维连续吸引子神经网络,利用3D 位置细胞(3D Place Cell)、3D方向细胞(3D Head Direction Cell)模型来表达机器人在三维空间的位姿,通过3D 网格细胞(3D Grid Cell)模型实现机器人在三维流型空间的3D路径积分(3D Path Integration),并基于Local View Cell、 3D Place Cell、3D Head Direction Cell的来编码机器人的三维空间经验。通过利用多组不同三维环境下的数据集对系统进行了测试,本系统能够实现生成高精度、拓扑正确的三维经验地图,可支持机器人的智能自主导航
Lonely Mountain,Lonely Planet,Lonely Sprite,Happy 2^10 4 All。场景我很喜欢,Open World,只是……我更喜欢第一人称过肩视角,冒险类的游戏,不这样玩,还有什么好玩的?
DeepScale是刚被Tesla收购的一家公司,主攻视觉的低功耗低延迟解决方案,这款论文中的SqueezeNAS就是他们的成果之一,很好。简单来说,技术上并有创新,与Facebook的FBNet类似,属于模块化的网络搜索方式,并通过可微的SGD方式,从所有模块路径分布中,选择一条最优的路径,很不错的想法。贡献在于,直接在具体硬件上,通过NAS方式,执行具体的任务,不考虑通用硬件架构,不考虑迁移学习框架,活脱脱的一派……工程人员实用主义的丑陋嘴脸😄,But,效果确实不错👍。FBNet在国内,好像研究的不多,不知道什么原因,它的设计思路,还是很有创意的,可以在“手工调整结构”与“自动寻找结构”之间,找到一个折衷。至于国内企业么,更喜欢直接用现成网络,你想,训练一下就可以用,这多简单呀。再说了,市场压力这么大,AI概念这么火,不赶紧赚钱,反而去搞NAS,企业家的脑子,难道向老外一样瓦特了么…..
雪人奇缘,很不错的影片,美国DreamWorks与上海东方DreamWorks联合出品。我很喜欢看动画片,但是看了这么多动画片后,发觉…..自己还是喜欢西方动画片。国产动画片,技术已经很好了,剧情也开始不错,但是,始终……太严肃,就算幽默滑稽的场景,也是有些勉强,我经常有些疑惑,这是想弄啥咧?而西方动画片,幽默片段,真的是,让我想笑。一直没有想明白为什么,看到这部片子中的姥姥,我慢慢意识到,也许是所谓代入感,造成的这种差异。西方动画,善于将现代世界我们人类的日常生活细节,融入到故事中,而这一点,会让观众回忆起自己曾经的记忆,进而感同身受,于是……破涕而笑,并,心神激荡。这种艺术表现技巧,国产动画并没有掌握好,他们的场景和故事,离我们的生活…..太远了。另,今日看到消息,电影中因为有“九段线”,被南海周边数个国家禁放。然而,我并没有注意到片中的争议镜头,那么,就让艺术,源于生活,而高于生活吧
““观众需要和我们达成一个约定,”能乐师佐野先生说,“后座空间和地谣空间在观众的视线中是不存在。”后座是给笛子等乐手的空间,地谣则是伴唱或者说明故事概要的人。没有帷幕,而是靠观众的想象力将其从视野中抹去”,日本的仪式感,是对于自身渺小的敬畏,是对于自然强大的恐惧,是对于现状无奈的妥协,而衍生到制造业,是所谓工匠
又是一场爵士狂欢!榕树下今日的爵士音乐会,请了两个乐队,风格虽不同,然音乐并无界限,绕梁不绝。我比较喜欢“花爵士”乐队,是因为…..主唱的美女,打扮的非常有特点,一袭黑色长裙,恰恰接到地面,裙摆的金色雏菊,在爵士慢摇中,随音乐飘荡,时而剧烈,时而轻缓。而她的腰腹,则被黑裙,包裹得恰到好处,不显瘦弱,反而在侧身时,露出微凸的小腹,彰显女性的魅力。上半身的深V,与后背的肩带,反而让并不丰满的的身材,与下半身的修长,融为一体。再配合齐耳短发,以及一幅稍显夸张的黑色流苏耳坠,她,俨然化身为爵士本身,且歌且舞,美英拉丁墨西哥,流畅的曲调,略显沙哑的嗓音,随心所欲的身体舞动,这一切,都在完美的阐释着爵士的精神。是的,Jazz,爵士,是自信的音乐,也是自由的音乐,更是创意无限的音乐!
https://mp.weixin.qq.com/s/oGebyCmb5WSiKwAP9OQQOw
我看了下,他们是将基因的排序、比对等操作,都改用GPU处理了,因此速度快很多
传统算法,这些都需要CPU进行处理,基本上都是定点数,还需要大量的内存操作,因为需要压缩和解压缩
但是,他们的算法,应该是将定点数转换为浮点数,然后在GPU中处理,利用显卡的硬件并行管道
这种方式虽然可以提高效率,但是存在一定的问题,即精度问题
浮点数是不准确的,有精度问题,单精度,双精度,浮点数的精度不一样
因此他们的方法,最后提到,和标准方法需要进行比较,看看误差有多大
他们认为,误差可以接受。我不知道,你们生物学家,如何判断是否能够接受。因为基因的微小差异,就会有很大影响
当然,他们大量采样,然后平均,估计也是可行的
嗯,这种方式,技术上并不复杂,但是确实很少有人做,估计与误差的判别标准,有很大关系
但是,基因检测,巨头都在进入,华为就是一个例子,他们在上海的云计算,专门有基因团队,通过k8s模式提供基因检测服务
如果误差标准的到大家的公认,巨头改用GPU是分分钟钟的事情
“目前星链卫星的最终轨道闪光强度范围还不清楚,但应该肯定比肉眼可见最暗的恒星要亮得多,会成为很明显的『天象』”,嗯,这倒是个问题。卫星对于地面天文观测的影响,文章介绍的基本上分两类,“卫星发光“对于望远镜的观测影响,望远镜“激光自适应导星”技术为避免伤害卫星而造成的观测影响。但是,理论上来说,这些问题,其实对于地球轨道上的漂浮物,一直都存在,那么Starlink的1.2万棵卫星,造成的影响有多大?地面天文望远镜对于照片识别算法的调整,是不可避免的,激光导星发射么,倒是可以考虑与卫星的轨道网格相结合考虑,不要攻击到卫星。技术,就是这样逐渐进步的,在问题和解决中,不断进步。但是,首先要迈出第一步
“它没有离去,只是用另一种形式陪在我的身边”。我向着它,伸出了手,它看着我,顺从地将头伸了过来,让我的手掌抚摸着头顶,手指则穿过毛发,顺着弧形的后脑曲线,慢慢向下滑落,然后,我再次抬手,从上向下,一遍又一遍。笨笨作为一只古牧,已经很老了,无法站立。但是,每次它发现我俯下身想摸它时,都会和我,重温上述的场景,眼睛则会在我的手掌碰触到它头顶的刹那,微微闭合,然后缓慢张开,一直到我的手,滑落到它的后颈毛发里。狗的生命,是如此短暂,而人类的寿命,又如此之长。我有时在想,如果,如果反过来,我比笨笨先死去的话,它会怎么想?如果,人类的寿命,比宠物的寿命短,世界又会是什么样子?记忆,从生物学角度看,是神经系统的空间结构,对于时间信息的表达,是任何生物都具有的模型,但是它,却让我们,承载了如此多的感情。也许,重构笨笨的大脑模型,可以让它活在我的未来,但是真实的它,却永远活在了过去。我们目前的这个四维宇宙,也许,只有到了大爆炸时的十一维宇宙时候,时间,才能被穿越吧。
“UWB 从其它设备处接收脉冲形状信息,用于实现不同电子设备之间的 UWB 通信、接收并使用脉冲形状信息,并最终确定当前电子设备与另一电子设备之间的位置,部分基于脉冲形状信息加测距信号”,很不错的技术。翻译的一般,但是对于苹果在UWB技术应用方面的策略,讲的比较细。UWB国内企业的做法,大多是需要4个基站,然后用TDOA算法进行信标的空间定位,精度虽高,但是太麻烦了,不适合2C市场。苹果则将UWB作为Personal Radio来用,自己作为锚点,然后通过“PulsShape脉冲形状”来确定XY水平指向,利用“ToF时间飞行”来确定这个指向上的距离,结合IMU数据,可以给出比较精准的空间方位,不错的设计思路,赞。当然,多UWB设备交互,可以提供更多信息,例如设备定位。特别的是,与FaceId人脸识别结合后,将UWB加入到支付手段中,会很好地保护隐私,因为商家不会知道具体的支付者个人信息,只知道某台设备实现了支付,很不错。这一切,都是苹果U1芯片的目标吧,UWB将不仅仅是技术手段,而是基于这种技术设计而来的完整使用体验,再赞。
“本文献主要是确定NIf-HVC回哭中脉冲时长与歌曲元素时长相关性,以及记忆形成后存储网络的转移,和大众理解的记忆植入可以说基本没关系。值得探讨的问题是87页的实验,通过光脉冲强化的行为远比自然习得的行为更加坚固,光脉冲对神经网络造成的影响甚至无法通过自然刺激去改变”
“官方似乎删除了整个游戏。玩家们玩不到它,看不到它,连给它氪金或者注册新账号都做不到”,多么真实的体验呀[CoolGuy]
“基普乔盖跑每公里的平均时间要低于 2 分 51 秒”,这个确实太强了,250的配速……,不过,科技的力量,是无法对抗的,他用到的科技辅助手段,未来都会被小型化、可穿戴化、廉价化,只有47个人类“兔子”的心理意义,需要人类自己去克服,而这,就是伟大与平庸的差异吧
这个纳米机器人的相对详细的介绍
它只是可以运动到指定位置,然后破裂,停留在那个位置,然后降解,无法持续存在
如果要全身游动的话,需要持续补充纳米机器人
第一篇文章中的有些设想,应该讲不太现实,或者说,不需要纳米机器人
例如交换思维,这个还是很有难度的,因为不同人的神经信号不同,我们会通过语言和文字交流思维,这本身就是每个人的神经系统训练后转换的结果,是一种中间表示,更加通用
另外,细胞的修复,本来是dna的工作,dna可以通过生成蛋白质分子,例如酶、白细胞等等,执行动作
那么,纳米机器人与dna之间的关系,需要考虑,是不是更改dna基因也可以达到同样的效果呢?
那要看Nanorobot修复多大程度上的基因表达,有多大比例的片段多少种类有多大程度的表达……
还有个问题,我们情感部分是随机的还是基因程序表达的呢?
目前的纳米机器人,没有看到修复dna的,都是给药,就是抗生素
不一定的广谱,可能是靶向的
情感,基本的情感反馈,例如笑、哭等,应该是基因表达的,条件反射
但是更加复杂些的,与群体生活有关的,是后天形成的,基因的作用有多大,很难讲
那得多少种基因表达和反应机制的Nanorobot[Scowl]
我觉得情感中有引入随机性的部分不好说怎么回事
所谓后天形成,按照目前的理解,就是神经元之间的连接方式,就是放电的阈值,不同人不同
基因会有部分记忆表达,遗传给下一代
直接更改dna,也许是不错的方式,原理与病毒类似
改DNA好还是改RNA呢?
问题业务还在于部分表达,还有配套环境下才表达的,系统工程,感觉现在医疗就处在专业与系统之间转型中
医疗都是实验性的,不断试错
dna的实时编辑,当然可行,病毒就是这样,当然也可以救人治病
这只是解决局部问题,无法实现整体生态性解决方案吧
rna会快一些,mRNA,😄
整体生态…..这个其实也可以尝试解决的,人体的肠道菌群,就是这样
利用细菌,服务人类
还有女性的阴道菌群
“人体不具备在神经纤维被切断后的再生能力。在脊髓严重损伤的情况下,大脑的电信号指令无法再到达肌肉,正是这个原因导致了人体的瘫痪”,我喜欢“智能骨髓接口”这个想法,人体的脆弱性,不去管它为什么会这样,我们需要做的是,如何去改造它,让人体成为我们意识的物理载体,就像卡梅隆的《阿丽塔》那样…….
“剥离WeWork核心租赁业务之外收购的业务,比如办公管理平台Managed by Q、营销平台Conductor和活动组织平台Meetup”,这些就….过犹不及了。Meetuo还是不错的,香港、新加坡的活动,很多人都会用它,虽然有EventX这个竞争对手,但是Meetup的品牌不错,用户体验上,有些细节很好,有些则不行。很明显,Meetup自己也遇到了问题,版本更新很慢,体验优化很慢,不知道什么原因。也许…….团队对于这个产品,自己也没有太多兴趣了吧
“经过1–3次VMT之后,4位患者(ABCD)存在长期的缓解反应,第5例患者(E)存在部分缓解情况”,虽然菌群移植,可以作为阴道炎的一种治疗手段,但是…..健康女性的阴道菌群,从哪里来的呢?分娩时从母亲阴道处获得定植,是一种可能,还有其他可能性么?再者,阴道菌群,又是如何改变的呢?对于肠道菌群来说,饮食结构,对于他们的改变,影响巨大。那么,阴道菌群的变化,可能是什么原因引起的?了解了这些,才能更好地预防吧
“未来,该柔性传感器可伴随心血管手术一同植入体内,引入无线信号发射器”,可惜目前还没有,看文章,是外接了电线连出来[Sob]。生物力-电转换柔性纳米纤维材料,不错的材料,可以直接做成血管的支架。有次与朋友交流,他谈到了中医的脉搏,我提出了脉搏与血压关系的问题,最后并没有结论,虽然我一直觉得,脉搏可以看成是手腕血管振动的一种映射😄。从这个角度看,文章中的柔性材料,其实也是对于压力振动的映射,观察电流的变化,疾病的不同阶段,模式不同。那么,也可以去测量体外血管的压力变化,做非侵入式的器械,不要“植入”这么痛苦。当然,不一定是手腕,可以是颈部动脉,简单粗暴易操作😄
“交配交配,整天就知道交配,我们要的是爱”,就是,Musk都说了,中文里,AI就是爱,机器都能爱,凭什么我们同性恋就不行[Chuckle]。话说回来,人类还真是奇怪的物种,好像自然界只有人类对于粪便,充满了恐惧,牛反刍吃自己的粪便,企鹅用粪便保暖,很多动物都会充分利用粪便,而人类…..太浪费了😄,所以,我们要支持Gates的厕所革命,让粪便造福人类!
“为了让航班尽可能多载客,所有的飞机都将座位拆除。其中一架以色列航空公司的波音747飞机一次运载1122名乘客,这个数字是这种飞机正常载客量的两倍多,创造了当时的世界纪录”,这么超载,飞机也没有侧翻呀[Sob]。摩西、约书亚、所罗门,三次行动都是王的名称,犹太人的传统意识,真是浓厚,而美国为了帮助移民,也给了埃塞俄比亚的独裁社会主义革命人,不少好处,历史真是……感叹
itask路演
熟练工人直接与雇主联系,飞单?
任务分类的分布情况?
清洁?代购?物流?排队?技术?
任务的单价?
qos如何?投诉?
local范围?
time范围?
工人数目?雇主数目?匹配程度?
支付体系?
如何复制?
增长天花板多大?
盈利模式?
徽章销售,10用户时,是否影响信誉?
广告,30万用户
支付赚取利息
企业订阅费用,重点。传统企业如何处理这个问题?平台满足这个需求的概率多大?这个的需求是存在的,因为建立了技能库
iTask发展赚钱?
会做自营业务么?会提高满意率
免费发布任务,如何控制虚假?
越南、马来,新加坡先做,原因?
竞争优势?
成本主要花费在哪里?
20%的用户渗透率,是不是太高?
活跃用户的统计口径?活跃用户比例50%?
获客成本口径?4月每人0.6刀,4月13刀每人
机器学习,对于业务发展的帮助有多大?
用于报价,与田的机加网想法类似?
用于推荐。
todo cal想法很好,推广和易用是关键
29万刀融资,56%工资,20%市场,硬件与办公不变
估值多少?
1年一次融资,发展速度是不是慢?
2019年底1.5万用户,2021年初25万用户
“我發覺這地球原來很大,但靈魂已經敗壞,我與我分開已很遠很遠,在浪潮兜兜轉轉”,忽然觉得Beyond的歌,很有历史感,一如那首《皇后大道东》,年轻时听,与现在听,味道却截然不同。今日偶然看到“薄扶林”几个字时,不禁想起那年在港岛径徒步休息时,也是在“薄扶林道”,恰遇两少年结伴而来,男子举止礼貌神态腼腆,女子身型秀丽面容姣好,一时间我竟是看得呆了,目送他们行山而上,心生感慨。香港历史上,本地人极少,原住民则心态开放。英治时期,作为香港的印鉴和代表香港的徽章中,其下半部份的“阿群带路图”,就是真实历史的写照,大意讲述英军初抵香港岛时于赤柱登陆,获女原居民陈群引路,到达港岛中上环区一带,当英兵行经香港村时,从陈群的客家话回答中,得知“Hong Kong”读音,因而就有了香港的英文名称。
我發覺這地球原來很大 但靈魂已經敗壞
我與我分開已很遠很遠 在浪潮兜兜轉轉
英治时期作为香港的印鉴和代表香港的香港徽章下半部份阿群带路图就发生于赤柱。阿群带路图大意讲述英军初抵香港岛时于赤柱登陆,获女原居民陈群引路到港岛中上环区一带,当英兵行经香港村时从陈群以客家话回答中得知“Hong Kong”为记,因而成为全岛的总称。
“作用力源自于几何学,作用力只是由于几何结构扭曲所造成的必然现象”,这真是深刻的见识,黎曼的成就不仅仅在物理,更在于数学,而这,都源于他对无尽未知的探索欲望,一如身前身后如同繁星般熠熠生辉的众多天才们,套用一句星战的台词,“May force be with you”
“AllenNLP Interpret uses gradient-based methods, which measure the effect of input features on the output”,不错的想法,虽然还只能看成是一种….debug的手段,没有给出更加抽象的可预测的理论,而这一点,一直是数学家的梦想。可视化、可交互的操作,确实是理解复杂问题的好方法,就像Jetbrains的Idea提供的Stream跟踪器,可以针对每一步,给出内存数据的布局方式,可视化显示,一目了然,赞👍
“随着你的进步,你将开始了解更多,并且由于你已经积累了框架,很多让你早期感觉困惑的知识点开始变得不言而喻”,absolutely,这是学习的好方法,HyperLink和Search会让我们分心,但是盲读与猜测的做法,其实更有效果,因为大脑在后台,反复思考这些概念之间的关联关系,然后在某个“尤里卡”时刻,豁然开朗。嗯,这是痛苦的过程,但,它也是进化的过程,去接受挑战吧。至于数学,确实是基础,看到论文的前半部分时,基本上已经可以猜测它的数学公式是否具有阅读意义,如果,你已经理解了这个领域内的基本数学概念
“根据公司自己的估计,这一决定将令大众集团损失数十亿美元,并要求其在未来几年在全球范围内招聘5,000-10,000名软件工程师”,传统汽车厂家在革命,为什么?它们看到了未来的趋势,那就是“软件平台将成为汽车的核心”。这个趋势,最早被tesla预言并开始实施,而传统汽车厂家经过官僚主义的等待后,终于开始意识到这一点。未来,大众的软件平台可以自用,也可以下载安装在第三方的硬件上。甚至我们可以预测,开放汽车硬件联盟,OpenAuto,也会成立,建立接口标准,帮助更多的硬件进行互联。那么,小企业的机会在哪里?对于软件企业来说,有差异性的核心算法,可以被收购。而对于硬件企业来说,自治性的独立硬件模块,也会形成自己的市场,适配大型车厂的汽车OS
“高脂饮食诱导炎症,有炎症所以小胶质细胞出动,要工作所以线粒体加班,不用细想都觉得正常”,然而……人类进化的饥饿防御机制启动了,开始贪吃,变成胖子[Sob]。说实话,这还是有些奇怪的,如果三天就启动了贪吃机制,那人类历史上,应该很少有连续吃三天肉食的时候吧,否则原始人岂不是都是大胖子?还能生存到现在么?这样推理来看,三天肉食后,连续三天不吃肉,应该可以保持体重,只要能抑制贪吃的欲望😄。或者,只吃两天?
“另一项研究是利用病毒将DNA注入细胞,使其发生改变,从而完成类似的工作”,这是一个有创意的想法。DNA是人体的架构师,决定了人体所有细胞的组织形式,包括大分子蛋白质、酶、神经元….等等等等。通过这种修正后的组织方式,完全可能将大脑活动,展现在身体的某个外在表达上,例如……某块皮肤的变色,然后我们可以通过颜色的编码,了解到大脑的意图。这是非侵入式的BCI脑机接口,也是可以遗传的表达方式。虽然,大脑的意图,并非意识,但什么是意识呢?如果我们将自己的想法,转换为文字,那么这段文字,就是意识的映射。数学思维,在这项工作中的重要性,不言而喻,而医学和生物技术,只会是简单的基础手段,但是,算法,每个人愿意暴露自己意图的个性化算法,才真正定义了我们人类个体,独立的个体
香港岛南北穿越,太古/柏架山/大风坳/大谭水塘/赤柱/西湾。
与友人相约登高,但我,已经很久未来香港徒步,该走的路线,都已走过,没人走的路线,也有探索,不喜重复,有些踌躇。忽然间想到,数年前的我,徒步后,在赤柱市集,曾被当地年轻人的街舞所感动,内牛满面,于是这次,希望再去赤柱一看。登山途中,风景秀丽,前半端汗出淋漓,后半段落雨瓢泼,倒也惬意。只可惜,天公不做美,无法再见赤柱炫舞,悻悻而归。
这次去HK,明显感觉街道空寂,车辆稀少,行人寥寥。看来这段时间的事件,对于HK的影响,还是很大的,无论是心理上还是经济上。真心希望HK振奋起来,恢复往日的喧闹与繁华
“Facebook uses its algorithms to find mouths, ears, and eyes in photographs while they use their it to look for the tell-tale signs of dark matter and dark energy”,yeah,that is so called algorithm, the power of mathematics。子弹星团的暗物质等高线,真漂亮👍
“特斯拉的车主对智能召唤似乎很感兴趣,很多车主尝试在相当拥挤的停车场使用这一功能”,很多人在担心安全,而我看到了这项设计被大众接受的潜力。tesla的操作,法律上没有问题,就算它采用最保守的宣传策略,但使用者愿意尝试解锁各种新姿势,tesla又能奈何?自动化之路,浩浩荡荡,机器经济,势不可挡
“一个正义的人是用理性来控制心灵和欲望的”,柏拉图的理性,有多少人会认可?冲动是魔鬼,也是催化剂。宗教领袖反而是这次沉默的群体,所谓平静期的倡议,令人倾佩。理性的力量,到处可见,只要你愿意去追寻。昨日篮球,对战的年轻人搞倒我两次,第一次攻防中他疑似肘击导致我倒地时扯坏了他的衣服,第二次他进攻时主动撞击防守位置的我,说实话,我见过很多篮球场上因此而起的争斗,但……内心平静语调缓和的我,像他指出,按照规则来说,他确实犯规了。人类运动的目的,是挑战自我,是大汗淋漓,而不是暴力发泄。当情绪控制了神经时,我们人类,可以走的更远😄。嗯,好吧,屁股一直隐隐疼到现在[Sob]
“图结构中的每个节点都拥有一个同时包含了图像特征以及图结构特征的嵌入特征向量。通过为任意两个嵌入特征计算相似度,我们即可构建一个相似度矩阵M”,这个是关键,重新构造了一个相似度矩阵,然后通过可微的sinkhorn算法,来训练和调整矩阵中的参数,不再求解复杂的二阶公式,理论上来说,确实会加快速度。图嵌入的想法,倒是比较符合直觉,节点向量包含了边的信息,通过CNN后进一步抽象了所有的节点和边的关联关系,因此可以判别图的相似性,就像…..人类观察物体并尝试回忆时,眼球就在不断地快速移动,在各个关键点反复扫描,此时的大脑,其实就是在计算各个边的相似性😄。因此,这个算法还是很有意义的,可以用来识别物体分类。我们终于可以让算法,真正明白,物体类别到底是怎么定义的,而不是人类在不断地喂着无穷无尽的训练数据[Sob]
“考虑彗核的复杂形状、自转状态、光照情况等因素的三维辐射转移模型,相对传统的一维模型可以显著地提高对毫米和亚毫米波段彗发分子谱线高精度观测数据的拟合结果”,这也是有趣的研究。核心问题是,光谱观测得到的数据,无法用简化的一维对称球模型进行解释,怎么办?我们可以建立更加真实的三维物理模型。但是,真实的物理模型,到底该是什么样子呢?如果罗塞塔探测器有视觉相机,那还简单一些,可以构建三维模型,否则,研究者需要通过不断猜测三维模型的形状,并用这个模型先拟合计算光谱测量数据,并与实际的光谱测量数据进行对比,调整三维模型,反复操作,最终得到真实的模型。这是很耗费算力的工作,但也是有意义的工作😄
“希望建立白血球阻抗数据库,收集潜在到不同程度病情的糖尿病患,以及心血管疾病病患的白血球阻抗资料”,这是有意义的研究和操作。芯片检测,只是第一步,解决了识别问题,但是白血球阻抗,是否在不同的疾病中都相同?这需要通过实践来测量,并形成数据库,以便其他使用者检索和对照,并形成机器的自动化操作。进一步,数据库可以变成知识库,结合个体的数据,让大数据分析发挥作用,也许,会发现更有价值的潜在关联关系,赞
“我们将展示一个自顶向下的注意力焦点的初步结果,它能够识别部分遮挡图像中的物体”,DPCN的想法很好,通过主动注意力跟踪,缩小视觉识别范围,本质上,是用空间来换取时间,既然识别物体需要大量计算,那干脆不要一次识别那么大的图像范围,而只是识别一小部分,这样集中算力,尽快给出结果。这是一种仿生,人类视神经的视觉凹,就是这种工作原理。理解了这一点,也理解了DPCN所谓自顶向下的概念,因为识别范围是事先指定的。贝叶斯概率,则是这种方法的理论基础。不过,我们可以发现,DPCN的论文在2013年发表,但目前并未在工业界得到推广。理论上来说,对于边缘计算,这种方法很好呀?可能的原因是,DPCN得到的特征太少了。快速跟踪物体,其实是分析物体的变化特征,类似于光流算法,是生物进化中避免危险的快速反应机制。但在工业场景下,需要准确识别所有物体,DPCN就显得有些简单了。But,如果进行一些改进,用DPCN执行紧急目标识别,然后配合反复的视觉回放,进行全局对象识别,也许,在工业场景下,会更有效。而这,就需要构建一个完整的前后台框架了😄
“拥有稳定可靠和可证明的流程提升客户提供对你的能力和工作的信心”,ISO/CMM/ASPICE/……,如此众多的规范,目的是什么?通过流程的透明性,来保证结果的正确性?但这,是不是个伪命题?流程是给人执行的,验证者,如果不完全按照提交者的流程走一遍,如何保证正确呢?要么流于形式,要么改变它,就像波音给美国航空安全管理局提供的验证证明,只是一个声明而已,该出事时,还是会出事。那么,如果不要依赖于人为流程呢?让机器来执行流程,自动化测试,或者,进行黑盒测试,白盒形式化声明呢?这些方案的成本不一,形式化证明最复杂,黑盒测试最简单。tesla是如何做的?为什么没有听说它需要这些认证呢?我不喜欢这些形式主义的所谓认证,因为它,只是将责任,推卸到了其他人头上。
金小蜂,花了40万年,实现了生殖隔离,演化出了不同的物种,那么,人类未来,会出现生殖隔离么?需要花费多久?地理分割+时间分割,会让人类不同群体间,产生不同的进化,改变着体内的基因,如果到达了…..杂交后代死亡率高到一定程度,人类自己就会不在杂交。嗯,如此看来,musk的火星计划,会加快这个进程
“亚伯拉罕家族屋(Abrahamic Family House)位于阿联酋阿布扎比,由一个犹太教堂、一个清真寺和一个基督教堂组成,希望体现三个亚伯拉罕信仰之间的关系”,这是我喜欢的建筑,外表用立方统一,而立柱则区分着不用的信仰,犹太的尖角,基督的直角,真主的圆角,一切都显得那么…..协调与对立,这,就是信仰的表达吧
“我觉得我至少能展示出一些在当前时代你没见过的东西,甚至开发中的游戏都没有的东西”,这就是游戏设计者的存在意义吧。卡马克,是这样,上次我见的长得像雷神的老美设计者,也是这样。他在做一款开放世界游戏,可以模拟现实世界中的各种操作,我并不喜欢,但是他说,这是创造。游戏是复杂的,如何设计,也是难以琢磨的。我一直在反思,《刺客传说》为什么反响并不好?我给雷神老外看了我们的视频,想看看他的意见。他问我道,没有看到游戏中有新鲜的玩法。我说有呀,技能槽子弹装备,没有人这样做过。他则接着说,那就应该展示出来。好吧,动作游戏,有动作是不够的,有场景是不够的,还要有创造。而创造,始终是我钦佩这些老外开发者的原因,我对自己目前的创造力,不满意,因此也接触了很多周边企业,发现他们做的…..更差吧,如果从创造的角度去评判的话。
Facebook’s Captum brings explainability to machine learning | VentureBeat |
第一个是搞量子计算的初创公司Q-Ctrl,他们发明的软件控制技术,令量子运算趋稳定,避免硬件在短时间内便出错。Q-Ctrl现时是在量子领域唯一一间做稳定量子这件事的公司,客户是其他同业量子计算机公司,真正的高端B2B。
第二个是将鞋盒大的卫星射上太空的Fleet公司,将农田或矿场等网络盲点地区,透过感应技术将资料传送至收集器,再发射上卫星,相关技术为网络盲点地区提供物联网(IOT)技术上的突破。在大家都追捧5G的时候,这家公司相信就算未来5G盛行,始终只会令现有网络增速,不会加强覆盖,偏远地区物联网仍有需要。
第三家公司叫SoilCQuest:研究一种特定真菌,将之应用在种子上,播种时真菌便会散播至泥土,待真菌成长便会制造一种名为Melanin的黑色素物质,有助把碳排放固碳到泥土里,用农业种植来回收碳排放。全球共有7.31亿亩地方种植谷类,若果全部应用上述技术,每年将可以锁实8公吨碳,而且生产出的Melanin对于泥土营养有帮助。
第四家是一间人工智能检测活跃胚胎的公司叫Harrison.AI,用人工智能减低胚胎筛选失误率,将体外人工受孕(IVF)的成功率提高,并且12至18个月内将会推出AI检测肺炎技术。我不懂医学,但至少在我看来,这家公司在做的事情比约医生加号的app,更担得起“人工智能医疗”这个category。